EN
首页>新闻资讯>媒体聚焦>工人日报

工人日报:铁路情缘60年

发布时间:2020-09-20
  父亲是铁路职工,家在兰新铁路上的玉门东站,因之,我与铁路有不解之缘。
  身为铁路后代,对火车的热爱似乎于生俱来。记得课余我们最喜欢的就是到火车站,看列车东来西往,欣赏调车员叔叔矫健地攀上跳下,引导列车编组。
  玉门东站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祁连山下,每到夏季戈壁滩上就会冒出一丛丛绿油油的沙葱。我们放了学,常常奔向大戈壁,用不了多少时间,就能扛回家一面袋鲜嫩的沙葱。大人们把沙葱择洗干净,拌凉菜、腌咸菜、炒菜、烙饼、包包子,给家里改善生活。
  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铁路子弟几乎都少不了捡煤渣的经历。每当机车进站或入库,排出的炉渣堆上就挤满了捡煤渣的人。有谁偶尔从炉渣堆里扒出一块大煤渣,那种兴奋如同捡到了金子。
  我上学时,铁路学校是寄宿制,沿线的住校生远离父母,一两周才能回一次家。也许正是这种较早的寄宿生活,培养了我的独立生活能力。
  每逢节假日,我们乐此不疲的就是跑沿线,张掖的瓜,临泽的枣,高台的梨,都是铁小子们津津乐道的。我们也去过很多小车站,诸如骆驼城、腰泉子、大草滩、黑山湖、低卧铺等等。所谓小站实际就是戈壁荒原上一排平房、一口水井。大约每半个多月铁路供应车会来一次,卖些生活用品。从那时起,我就感受到了铁路沿线特别是小站职工生活的艰辛。
  读初中时正值到处流行“样板戏”。铁路孩子哼唱的不是“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了”,就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初中毕业,我被分配到省城一家大型国有建筑企业工作,从此远离了父母和铁路生活。记得我们十几个同学坐同一趟火车到兰州,初入社会大家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真有点“铁哥们”的样子。几年后,同学中有好几人上了大学,后来有的成了技术骨干,实现了对父母和老师“不能给铁路人丢脸”的承诺。
  远离了铁路,心中常有种莫名的失落。后来发现单位附近有个火车站,每过一段时间,特别是想家的时候,我就跑到车站看那钢铁巨龙呼啸而过,听那机车震耳欲聋的隆鸣,找回久违了的“铁路感觉”。
  1971年秋天,我进入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学习,就此推开了理想的大门,改变了人生的轨迹。受导师和铁路生活影响,我的毕业创作画是铁路题材,名为《手牵铁龙走天下》。为此我多次到火车站搜集素材,加上长期的生活积累,选取火车编组站一位女调车员站在列车上,手抓车柄,扬着信号旗,迎着朝霞引导列车前行的场景。这是我创作和发表的第一件作品,表达了对铁路事业的一往情深。
  在大学我对艺术设计也有浓厚兴趣,发现曾在爸爸的胸章上、纽扣上和各种场合见到的铁路徽章,是经典设计作品。图案由钢轨截面与弧线组成“工人”二字和火车头图案,设计巧妙,特点鲜明,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多年来铁路路徽不但给我以精神寄托,还给了我很多艺术启迪。
  1998年我调入甘肃省总工会工作。对中国工人运动历史的研究使我认识到,铁路工人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锋,特别是1923年爆发的“二·七”铁路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充分显示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由于工作变化,我离铁路越来越远,但始终怀有深厚的铁路情结。几年前我曾专程到访玉门东站,我独自在昔日的“大街”上、站台上和母校里徘徊,寻找儿时的脚步,儿时的梦想,儿时的欢笑和感情。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铁路日新月异,人们熟悉的蒸汽机车早已退出运输一线,但蒸汽火车高大雄威的形象始终镌刻在我心里。很长一段时间,我常去铁路机务段和大修工厂寻觅蒸汽机车,或拍摄,或绘画,以表达心中的眷恋。2003年兰州铁路局修建文化广场,我想如果能在广场上陈放一辆蒸汽机车,一定很受市民欢迎。因为蒸汽火车是大工业时代的产物,本身具有极强的雕塑美感,既能彰显铁路特点,弘扬“火车头精神”,又能唤起人们对那个时代的美好记忆。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惊喜地发现兰州铁道学院校园里(现为兰州交通大学)陈列着一台上游型蒸汽机车,还有绿皮车厢、钢轨、枕木、信号灯等等,还仿建了著名的京张铁路青龙桥站。站房里陈列着各式火车模型、铁路发展图片和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像。这个建在校园里的“火车站”,使学校有了鲜明的特征和厚重的历史感。学生一进校就能对火车和铁路产生直观印象,也为相关专业教学提供了方便。课余时间同学们在机车前读书、谈心、拍照,呈现出历史、岁月、时代、梦想交相辉映的美好图景。我在内心惊叹,这个创意太好了,这才是真正的铁道学院,真正的校园文化!
  转眼60多年过去了,跨入新时代我更加关注铁路的发展,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铁路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创造了世界奇迹。
  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从兰州去玉门坐501次客车,800多公里要走25个多小时,现在乘坐动车组也只需六七个小时。我深深感到高铁改变了铁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中华大地的时空概念。同时我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网络般的铁路大动脉,标示着祖国正稳步向世界交通强国迈进。
  每每想到这些,我都由衷地为我的铁路家庭和曾经的铁路生活而自豪!
 
版权所有: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