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首页>新闻资讯>媒体聚焦>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别人守岁,他们守“隧”

发布时间:2021-02-09
  2月3日凌晨5点10分,彭才金和工友们完成了夜间高铁“天窗期”作业,从大山深处回到位于云南红河州的弥勒火车站。
  31岁的彭才金,是中铁昆明局集团昆明南通信车间弥勒通信工区的工长。工区9名队员几乎都是“90后”,来自全国7个省区,担负着云桂高铁105公里线上的通信设备维护。
  昼伏夜出,长年多在隧道山洞里作业,他们戏称自己是高铁守“隧”人。
  “形象地说,通信相当于动车的‘耳朵’和‘嘴巴’。没有通信保障,车站、调度中心就没法接到行车调度命令,可能会造成列车停运。”作为一名高铁人,彭才金很为自己的工作自豪。
  弥勒通信工区有16座隧道,总长度近80公里,其中最长的石林隧道就有18.2公里。彭才金他们负责长途光缆、漏缆、通信铁塔,以及通信基站等通信设备的检修维护和突发情况处理。
  “上道不行车,行车不上道。”高铁线路的作业和维护,只能在0点到5点列车停运“天窗期”进行。作业组每次约五人。晚八点,他们开始清点工具,带上头灯、仪器、梯子、水桶,甚至包括驱赶毒蛇的竹棍、镰刀,足足有几十斤重。
  深夜12点过后,热闹了一天的高铁线回归寂静。
  组员们负重走过五六公里山路,才穿到铁道旁,挥汗如雨,寒暑如此。除了检修时偶尔交流,他们走过铁轨两侧水泥踏板时发出的“啪”“啪”声,在幽深的隧道里回响。
  史陈鑫担任当晚全队的防护员,走在最后面,时刻关注带进隧道的设备、物件是否遗留,不时提醒队员注意安全。5个小时的作业中,每20分钟他就要和车站联络员通一次话,实时无障碍沟通。
  “高铁无小事”是每一名通信工心里绷得最紧的那根弦。
  除了常规“天窗期”操作,一旦接到紧急任务,他们5分钟内就要准备好工具出发。彭才金最难忘的,是去年底工区在日常巡检时发现高处的漏缆卡具松动,可能会影响行车。作为工长,他立刻回到工区,组织队友对整个隧道的漏缆卡具展开全面排查。“5米高的梯子,每隔1米就要爬上去检查卡具。一晚上差不多要作业200多米,相当于爬300层楼!”10多公里长的作业区,彭才金和工友们足足花了一个多月才排查完。
  月检、季检、年度检,以及应急事故处理,工作总是重复而单调。一遍遍走过的105公里高铁线,是这群“90后”实现人生价值的战场。
  “毕业前,一位学长跟我说,铁路工作枯燥,既要守初心,也要有‘野心’。” 队员牟传宝说,他牢记这句话。去年,集团公司漏缆接续比赛他得了第二名。今年他立下个小目标:争取拿下第一,评上集团公司技术标兵。
  工作之余,9个人常为自己“充电加油”。办公室摆满了通信专业书籍,工区定期组织大伙儿学习。这些来自湖南、山东、重庆、贵州等地的小伙儿,如今已成一家人,同吃同住同出工,感情也日渐深厚。
  “确保高铁安全,职责神圣。挑灯夜战是我们的工作,高铁需要我。等你长大了,你一定会理解爸爸的选择。”在给女儿的一条微信里, 队员郭勇刚这样写道。
  今年春节,轮到了郭勇刚值班。不能陪孩子过春节有些遗憾,但他说,大家都一样,总得有人守“隧”。
  除了郭勇刚,主动要求留下的史陈鑫,理由很简单。因为工区队友大多来自湖南、山东,而自己家就在云南弥勒。“我家就在附近,平时可以回去,但他们一年难得回一次家,机会该给他们。”参加工作几年来,史陈鑫的每个春节都是在工区度过。
  春运当前,工友们既开心又紧张。开心的是春运期间,铁路上的一些大型作业会停工,只需进行日常通信巡查,作业强度会略有减少;紧张的是春运车次增多,对通信保障要求更高,需要随时处于应急待命状态。
  “干一行爱一行。当高铁通信工,看着列车一趟趟安全飞驰过去,让广大旅客如愿回家守岁,我们甘愿为春运守‘隧’!”彭才金说。
 
版权所有: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