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建成
风是柔柔的,雨是轻轻的。此时,故乡的田埂上、小河边、水渠旁,到处都能见到马兰头。它们长出了新的叶子,嫩嫩的、绿绿的,一丛丛、一簇簇。几场春雨过后,鲜嫩的马兰头从泥土里钻了出来,碧绿的叶子上挂着晶莹的露珠,淡淡的红茎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春风拂过,田野里的马兰头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就像天真的孩子晃动着小脑袋,尽情歌唱。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和母亲一起采马兰头的情景。
小时候,星期天不上学,吃过早饭,我和妹妹常常挎上小竹篮,带上小铲子,跟在母亲身后,和左邻右舍的婶婶们一起到田野,兴致勃勃地去采马兰头。刚开始,我和妹妹分不清,母亲就做示范。在田野旁,她采下带露水的马兰头,放在手掌上仔细让我们辨别。绿绿的叶片宽宽的,嫩芽呈淡淡的红色,根茎呈紫红色,十分鲜亮。那时,我们知道了马兰头叶子有毛面和光面之分。当我铲下马兰头,放进竹篮里的时候,甭提多高兴了。我和妹妹一会儿采路边的野花,一会儿在田野里疯跑,享受着母亲陪伴的幸福,感受着大自然的馈赠。
母亲心灵手巧,眼疾手快,一直在铲马兰头,两个多小时后,竹篮里装得满满的。我们沿着田间小路兴高采烈地回家,期盼着享用这野菜的美味。马兰头的做法有很多种,我们家一般凉拌着吃。母亲把马兰头用热水焯一下,去掉涩味,然后切成细段,加上调料一拌,就可以食用了。夹上一筷放到嘴里,一股清香顿时在舌尖蔓延开来。
我们兄妹最喜欢吃的,是母亲做的蛋炒马兰头。母亲从里屋拿出两个鸡蛋,打入碗内,撒些切碎的葱花打匀,倒入热锅中炒至七八分熟,放入马兰头,再翻炒几下出锅。顿时,整个厨房都弥散着浓郁的清香。母亲把这盘菜端上桌子,我们兄妹争抢着吃。尽管马兰头有些苦涩,但配上炒鸡蛋会觉得有丝丝清香,吃一口米饭,夹一筷子蛋炒马兰头,真是“黄金搭档”。多年以后,每每想起这些往事,都回味无穷。
那时候,母亲常说吃马兰头,得静心品。刚入口时,会有一种苦味,口感略麻,但嚼着嚼着,一股清野的香味弥散开来,而且越来越浓郁。挤过水的马兰头很有嚼劲,得在口中多停留一会儿才能得其真味,那种香味不似水芹的药香,也不是荠菜的土腥味,它保留着草本的清香。一盘马兰头便嚼出了田间地头的浓浓春意。
如果想把马兰头做得更美味,还要加入不同的配料,将它做成一盘美食佳肴。如用豆腐干、笋丁和马兰头一起炒,做豆腐马兰汤,或者在凉拌时撒上一些白芝麻,还有人家喜欢把马兰头包成馄饨,味道非常鲜美。
在春天,马兰头能食用的时间是非常短的,到清明时节,就慢慢变老了,吃起来味道也不那么鲜美了,我们只能等到来年再享用这田野美食了。
又是一年春草绿,不由得想起儿时的一首《马兰开花》童谣。“一二三四五六七,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欢快的歌声中,仿佛看到母亲挎着竹篮,带着我们兄妹两个,走在乡间的田埂上,一起去采马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