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首页>铁路文化>铁路文苑>铁路文学

愿文学的海棠花盛开

■王 雄
  故乡与乡愁,是会娟散文最凝重的主题。
  会娟说:“老家,原来从来都不曾远离。它一直蛰居在我心里,隐藏在我胃里,流淌在我血液里。”
  我知道,大约20年前,会娟就在自家的小院里种了一株海棠,其动机很简单,因为海棠花好看。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何况是一个小姑娘。如今,这株海棠已是根深叶茂。夏初时节,一个个花骨朵慢慢地盛开着,外红内粉,浓淡适中,令人赏心悦目。殊不知,这株海棠已经深深地植根在了会娟的心田,同样的娇艳动人,繁花似锦。
  这就是文学的海棠花。海棠花的花语有三个,一个是爱恋,一个是美丽,一个则是离愁。这些正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2019年的初夏,在铁路作家协会举办的文学骨干培训班上,我第一次见到了来自大西北的符会娟。她给我的印象是很文静,话不多,听课很认真。此后,一直没有联系。
  2020年冬,我突然收到符会娟的微信。她委婉地告诉我,因为爱好写作多年,准备出一本散文集,想请我作序。我犹豫了。我没有读过她的文字,更不知道,应该如何评价她的文字。
  符会娟真诚地说:“我是一名普通的铁路修车女工,一名基层的文学爱好者,这多年,我对文学不弃不离,希望得到您的扶持和帮助。”这番话深深地打动了我,我答应了她。我曾经也是基层的文学青年,有着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很快,会娟发来了书稿。就这样,我走进了她的文字。
  一
  故乡与乡愁,是会娟散文最凝重的主题。
  会娟说:“老家,原来从来都不曾远离。它一直蛰居在我心里,隐藏在我胃里,流淌在我血液里。”她的老家是大西北的一个四面环山的小村庄,那里是陇南海拔最高的地方。只有一条曲曲折折的羊肠小道,通向外面的世界。
  所幸的是,会娟的爸爸在镇上的中学当老师。她在《赶集》中写道:“学校给爸爸分配了两间平房,一间作爸爸的办公室,一间就成了我和姐姐的宿舍。”跟着爸爸赶集,是她记忆中最甜蜜的事情。一边吃着凤凰形状的麦芽糖,一边喜滋滋地翻看《岳飞传》《杨家将》小人书,有时还能吃上一碗农家人摊上滑溜溜的酸辣凉粉。
  会娟笔下,奶奶是最温馨的记忆。奶奶一辈子住在大山里,总是将自己家的土炕烧得暖烘烘的。她想,山里风大,孩子们回来时,家里一定要暖和。当奶奶第一次从电视里看到火车时,她惊呆了。当教师的儿子告诉她,正在修建的兰渝铁路要从村前通过,到时带着她坐火车,看看外面的世界。火车通车了,奶奶却长眠于山坡上了。
  母亲迄今只给会娟写过一封信。那是她参加工作不久,母亲来信了。偌大的信纸上,歪歪斜斜地写着一行字:亲爱的女儿,妈妈想念你!母亲没进过一天学堂,没念过一天书,母亲布满老茧的手是怎样一笔一划写出这几个字的,会娟无法想象。
  正是这些记忆中的乡愁,沉甸甸地埋藏在了她的心里。一个人在异乡流浪,城市的霓虹灯再亮,也照不亮心中对家的那份记忆,照不亮徘徊在深夜中的归乡的路。
  会娟生长在大西北,她的这些关于故乡的文字,自然有着特有的泥土芳香。《老屋里的土炕》《外婆菜》《悠悠菊花香》等,都有着很重的西部口音,有着深深的西部文化痕迹。透过散淡、平静的文字,记忆碎片式的画面,唯有对大山的深深敬畏,对生命的无上尊重。读者能真切地感受到,会娟童年生活的琐碎枝节,她内心深处的真挚情感,还有女性写作的细微精神……
  二
  会娟的散文简洁、质朴、灵动,文字里流露着大自然的清香味。
  在《微雨崆峒行》中,她这样描写平凉的春天:“雪白的梨花,粉嫩的桃花,鹅黄中泛出新绿的柳枝,微微透出黛青的高大山峦,都在和暖的春风中悄然苏醒,尽情舒展着藏匿了一个冬天的慵懒和沉重。”春风吹来了,大地苏醒了,花朵、柳枝和山峦,都尽情地舒展开来。会娟用“藏匿”“慵懒”之类的词,形容季节变化中的某种表现,语句充满了动感,显得俏皮、诙谐、有趣。
  会娟很善于借景抒情,将人生与景色融为一体,将人性与生活融会贯通,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梦幻青海湖》中,她写道:“金黄色的油菜花更加醒目的黄……那深的黄、浅的黄、静的黄、动的黄,汇聚在一起,碰撞在一起,编织成一条条久久流动的藏家经幡,肆意飘扬在青海大地,让人不由得回想起我们逝去的青春,是那么明媚、张场,个性又奔放……”
  这些文字乍看写景,实则写人生,回荡着一份古朴与悠远的情调。在这些艳丽的语句中,蕴涵着雅致之美,也藏匿着许多人生感叹。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贺敬之的一首《回延安》,温暖、激动了几代人的心。在《一路向延安》中,会娟动情地写道:“在诗人的心里,母亲是延安,宝塔是亲人,如今我亲手抚摸着宝塔的身躯,那种亲切感油然涌起,诗人并没有走远。”
  会娟向往延安,无疑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情表达。以对伟人足迹的探寻和对革命圣地的无限向往,在表达一种敬仰之心的同时,也彰显了文字的张力和情感升华的原动力。
  三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是一种人生境界。
  会娟的文字向上、向善。她心中的玫瑰园,始终盛开着一片善良之花、仁义之花,芳香四溢。会娟在散文中,讲述了许多关于玫瑰花的故事,她用玫瑰花来形容人性的善良与美好。由此,她的文字就有了玫瑰花般的美丽,充满了哲理和思辨的色彩。
  《心香一瓣》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当养路工的邻居患了重病,休假养病时,就在家属区院子里种花。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已经不能说话了,就用笔写下文字叮嘱儿子:“我不在了,你们要好好生活,要种花看花,就和我在时一样,要继续种,让别人也闻到花香。”会娟的视线模糊了,满眼尽是玫瑰花、月季花,一片姹紫嫣红。病人在花圃里弯腰除草的画面,久久地定格在了她的心里。
  《小菊的清晨》讲述了一个凄美的故事。小菊的爸爸一直在修铁路。一次发生了隧道塌方事故,弥留之际他留下遗言:“把我运回老家,葬在山岗上,让我每天能看见铁路。”小菊的妈妈用包裹背回了丈夫的骨灰,埋在山坡上。夜深人静时,她拿着丈夫的手机,给女儿小菊发去一条条来自爸爸的叮嘱:你要好好学习,爸爸看着你……这样一直坚持了两年,直到兰渝铁路全线通车。小菊才知道爸爸早已长眠于山坡上了。
  会娟说,每个人说到底就是一场旅行。很多时候我们都必须要一个人走上路,只有怀抱着一颗生活的真心去感知去面对,方能处乱不惊处世不变。
  她说的很有道理。
  四
  会娟喜爱读书。她的文字功力是建立在多读书基础上的。
  她上小学三年级时,就开始读爸爸的藏书。小学毕业时,爸爸在学校图书馆给她办了一张借书卡。从此,会娟走进了更为广阔的书的海洋。她喜欢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人物传记和历史书籍。
  书读多了,便有了写作的兴趣。这是一条艰辛之路,夜深人静时,只有西部的月光与她相伴。她将自己的社会观察、人生体验和个性语言,融合成了属于自己的文字。不顺畅时,她会不由自主地仰望星空,那一颗颗眨着眼的小星星,总是一闪一闪地鼓励着她。
  一次,在兰州开往中卫的列车上,会娟对面的两个年轻女孩拿着一张报纸议论着:“她写得不错,我常在报上看见她写的文章。”会娟好奇地扫了一眼,原来那是一张前几天的《兰州铁道报》,两个女孩议论的正是她写的文章。此刻,会娟心里比吃了蜜糖还甜。她在《那些幸福的事》中写道:“自己写的文章得到别人的赞同和喜欢,是一种很幸福的感觉。”
  会娟崇拜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喜欢她的才华和绝美诗词,更赞赏一个女子身上难能可贵的豪迈志气和英雄主义情怀。会娟在《自是花中第一流》中写道:“有一种才华和智慧兼得的女子,她并不只是留恋春色的浪漫,而是将那些风雨、阴云、浓雾,都当成生活的经历,攀向更高远的枝头,开放出最美丽的花朵。”这也许正是会娟的人生追求。她读书的收获,不仅仅是文学视野的开阔和写作进步,更是一种人生气节和风骨的追寻。
  诚然,会娟的散文也还有着许多提升的空间。有些散文的主题表达太直白,缺乏意境的营造;有些故事不够精巧,编织技巧需要加强;有些语言过于生硬。
  我知道,大约20年前,会娟就在自家的小院里种了一株海棠,其动机很简单,因为海棠花好看。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何况是一位小姑娘。如今,这株海棠已是根深叶茂。夏初时节,一个个花骨朵慢慢地盛开着,外红内粉,浓淡适中,令人赏心悦目。殊不知,这株海棠已经深深地植根在了会娟的心田,同样的娇艳动人,繁花似锦。
  这就是文学的海棠花。海棠花的花语有三个,一个是爱恋,一个是美丽,一个则是离愁。这些正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我祝福会娟,愿属于她的文学海棠花盛开。
版权所有: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