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首页>铁路文化>铁路榜样

浇灌中老友谊之花
——记老中铁路有限公司物资设备部部长董天胜

发布时间:2019-08-06
董天胜在中老铁路欣合楠里河特大桥施工现场。温永华 摄
■本报记者 郑 晨
  见到董天胜时,他正在准备第二天的中老铁路防水卷材的竞争性谈判。身着整洁的浅蓝色衬衫,面庞白皙、谈吐优雅,董天胜颠覆了记者对长期在老挝工作、奔忙于中老铁路火热施工现场的物资设备管理者的印象。
  为了这次谈判,董天胜前期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并预想了多种场景,积极制订预案。谈判当天,他作为组长,带领谈判小组成员在三轮较量中仔细揣摩对方心理,不断调整谈判策略,逐一与厂家负责人进行谈判,最终打了漂亮的一仗,既择优选择了供应商,又节省了概算投资。
  这次谈判的重要功臣董天胜,是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派老中铁路有限公司物资设备部部长。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以施工组织为主线,超前谋划全线物资工作
  在铁路建设项目工机料清单里,物资设备价值占65%以上,物资供不上就会影响工程进度,物资质量出问题就会影响工程质量,物资费用控制不好就会影响工程投资。
  2009年3月,董天胜进入铁道部京沪高铁建设总指挥部物资设备部工作,负责京沪高铁全线物资质量和供应商管理等工作。一次,施工单位向他反映,现场钢材不能按时到位且不配套,个别工点面临停工待料风险。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在董天胜看来,物资设备之于铁路工程,就像武器粮草之于用兵打仗,至关重要。
  他及时了解具体供应情况,一方面召集物资代理公司研究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敦促施工单位提升现场储备能力,并积极协调供应实力较强的供应商,增加生产库存,做好调剂供应准备。
  “中老铁路和京沪高铁不同。我们在境外开展物资工作,招标采购、物流运输、报关清关等环节多、周期长,更需要超前谋划。”董天胜带领物资团队,始终把“保质保供”作为工作目标,紧密结合施工组织,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优化采购策略。为了一个方案,他和同事们常常讨论到深夜。董天胜回忆:“有一次讨论时,会议室里的灯突然灭了,我们还以为是临时停电,后来才知道是因为时间太晚,写字楼统一断电了。”
  2017年,董天胜组织完成了3批次甲供物资招标,涉及钢材、防水板等7类物资11个包件,节约投资2350万元。
  2018年,他带领团队挑灯夜战,对项目钢材供应特点、国内市场行情及出口退税政策等进行反复研究,决定一次性完成年度需求量采购,全年仅钢材就节约投资约1540万元。
  今年是中老铁路土建工程的决战决胜年,同时钢轨、轨枕、道岔等线上料以及“四电”物资设备采购供应逐步展开。面对挑战,董天胜常常半夜入睡,第二天不到5时就早早起床。他放弃春节回家的机会,坚守岗位筹划年度工作,于3月成功组织召开全线物资工作会议,明确了年度工作任务。针对钢轨招标采购及跨境海陆联运组织、轨枕现场预制等国内没有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他深入研究市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设置最高限价,优化采购策略,仅钢轨一项就节约投资4600万元。
  “中老铁路建设无小事,物资供应不能有任何闪失!”董天胜常常这样告诫自己和同事。
  立足境外项目实际,建立健全国际工程物流新模式,协调物资设备顺利通关
  境外铁路物资工作常常要面对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董天胜厘清工作思路,大胆创新实践,建立国际工程物流新模式。他提出建立境外项目采购供应、仓储物流、报关清关、质量控制、免税物资管理和物资核销六大体系,推行云南磨憨通关的北线公路运输和泰国林查班港转关的南线海陆联运相结合的双线运输保障体系,全力确保物流渠道畅通。
  老挝物资机械设备匮乏,需要大量进口,而通关申报程序繁杂、涉及部门众多等问题成为影响物资机械设备进口的重要因素。这让董天胜下定决心深入探索适合境外项目特点的物资管理模式,协调物资设备顺利通关。
  2018年3月,老挝政府正式启用中老铁路免税物资设备总清单,不再采用担保模式进口。针对参建单位提出的清关公司一家独大、费用高、服务差的情况,董天胜多方了解情况,向中老铁路项目管理组申请引入竞争机制,增加清关公司。在董天胜的努力下,最终清关公司增为两家,由施工单位自主选择,这样既降低了清关成本,又提高了清关服务水平,受到各方好评。
  免税物资设备总清单启用后,根据老挝法律法规,所有车辆类设备进口必须办理通关手续,由于涉及部门多,有的手续办理时间长达1个月至2个月。施工单位车辆类设备大多为租用,为减少关口等待时间,董天胜指导施工单位至少提前1个月制订好进口计划,备齐通关资料,在车辆到达口岸前就办理好有关手续。自免税物资设备总清单启用后,董天胜共组织办理车辆类设备进口手续271台套,协助施工单位顺利完成了设备进场任务。
  随着工程建设的深入推进,免税物资处置、再出口等新问题浮出水面。为确保免税物资依法合规进口且符合项目实际需要,他和同事们分成3个组,在全线进行了为期10多天的调研,并积极征求参建单位和老挝政府相关部门的意见建议,创新制定了《中老铁路项目免税物资专项管理办法》。“这个办法仅在部门层面就修改了至少8次,凝结了大家的心血!”董天胜说。
  在免税物资管理上,董天胜毫不含糊。他针对柴油、火工品等老挝政府重点管控的免税物资建立月报制度,随时监控现场管理和使用情况。今年4月,他组织了全线免税物资设备专项检查,进一步强化了管理。
  以服务现场为己任,加强源头质量把关,千方百计保障物资设备供应
  现场如战场,无论是京沪高铁建设还是中老铁路建设,董天胜始终以服务现场为己任,千方百计保障物资设备供应。
  2011年5月,董天胜收到了设计院9个车站设计优化后的空调需求清单,这已是第八次调整。而此时,京沪高铁站房空调招标工作已经结束,厂家根据合同要求,提前生产好了空调,有的已经送到施工现场,导致空调供应工作极为被动。董天胜多次召集设计院、施工单位和厂家协商,反复向厂家反映现场困难、做好解释工作。最终,已经生产好的空调被调到别处使用,未生产的设备立即安排生产,既解决了现场困难,又保障了现场需要。
  2017年4月,董天胜日夜奋战在中老铁路磨憨物资储备基地,建章立制,规划库区,安装标识,一切都要从零起步。他组织同事们白天收发货,调度车辆,清点核对材料型号和数量,深夜填写报关单,干得热火朝天。两个多月时间里,基地平均日吞吐量达到1000吨以上,峰值高达2336吨,保障了施工现场需要。
  为全面掌握现场供应情况,董天胜在中老铁路全线推行供应周报制度。他向记者展示了手机里的供应周报Excel表格,上面清晰罗列着施工进度、基地和现场收发存情况、未来10日内需求等关键指标。
  在董天胜的字典里,没有“差不多”,只有“尽全力”。他加强源头把关,细化过程控制,坚决杜绝不合格物资进入施工现场。
  在京沪高铁建设中,他充分掌握原材料技术特性及生产工艺,深入了解市场格局,建立合格供应商资格审查制度,合理确定供应商准入条件,分期分批公布《合格供应商名录》,严把采购源头关;积极推行质量记录单制度和质量月报制度,加强原材料质量日常检查和不定期抽检,并及时掌握全线物资质量动态。
  为了将中老铁路打造成精品工程,董天胜组织参建单位严把原材料进场检验关和出库使用关,全面加强源头质量卡控,发现问题立即禁用。董天胜不碰烟酒,也多次告诫同事:“中老铁路是一条‘廉洁之路’,做物资设备工作必须从严约束自己,规范物资全供应链管理行为,做廉洁建设典范!”
  中老铁路是“一带一路”、中老友谊的标志性工程。在董天胜看来,自己的使命和担当不仅在于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建好中老铁路,而且要成为中老友谊的使者。在招标工作中,他组织编制招标文件英文范本,方便老方代表阅读。采购物资时,他要求各参建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实施当地采购,带动了老挝相关产业发展,为当地百姓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
  在中老铁路磨憨物资储备基地工作期间,董天胜发现很多老挝司机都是携家带口跑运输,孩子们小小年纪就陪着父母四处奔波,非常辛苦。恰逢六一国际儿童节,他组织基地同事为这些孩子庆六一,送爱心。“孩子们的眼睛里充满了感激,特别清澈,令我至今难忘。”他深情地说,“是中老铁路搭建了友谊的桥梁,这种爱不分种族,没有国别,没有距离。”
  这些孩子也时常让董天胜想起自己年幼的女儿。由于长期在境外工作,他很少陪伴女儿。记者在董天胜的手机里看到这样一张照片,是一次他回老挝前女儿临睡时留给他的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明天爸爸要走了,6点出发,5点起床。”后面还画了个哭脸的表情。“每次我走,她都特别舍不得……”说到这里,董天胜的眼睛湿润了。
  人物档案
  董天胜
  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派老中铁路有限公司物资设备部部长,负责中老铁路全线物资设备采购供应组织和管理工作。他曾在铁道部京沪高铁建设总指挥部物资设备部工作,有着丰富的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经验。中老铁路建设期间,他积极应对物资设备管理中遇到的问题,立足境外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获国际公司2018年度优秀党员、老中铁路公司2018年度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采访手记
  使命在肩 勇往直前
  中老铁路,是“一带一路”建设和中老两国友谊的标志性工程。能在中老铁路项目中历练成长,董天胜觉得无上光荣,更感到了沉甸甸的使命和责任。
  在压力和挑战面前,董天胜选择了迎难而上,他坚定地说:“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的一举一动,不仅体现着中国铁路人的精气神,而且代表着伟大祖国的形象!”
  和董天胜聊天,更像是在听一堂生动的物资设备管理课,让记者对中老铁路背后的故事有了进一步了解。董天胜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开拓创新的勇气魄力,让记者对他的敬意油然而生。
  响应时代召唤,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更好推动中国铁路“走出去”,这是董天胜的追求,更是我们铁路人共同的使命。
 
版权所有: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