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首页>铁路文化>铁路博物馆>铁路文博场馆

老铁路的红色收藏事业

发布时间:2021-10-31
  在“邮品述长征·时代见精神”主题展览上,李宪平为干部职工讲述长征故事。
李宪平的藏品展示。
  李宪平走到哪儿,兜里都揣着一副手套。
  这是父亲对他的影响。夜里10点多,李宪平再忙也要腾出时间,戴上手套整理一番收藏的物件儿。跟别人家不一样,李宪平的家里更像是一个博物馆,柜子里、展架上、床底下琳琅满目的藏品,每一件都有它的故事。
  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集宁车辆段退休职工李宪平今年67岁,虽然已经退休多年,可他一直闲不下来,最近又忙起了邮品巡展的事儿。
  在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党委开展的“邮品述长征·时代见精神”主题展览中,爬雪山、过草地等12个章节集中展出了李宪平个人收藏的3000余枚长征主题邮品,观众沿着一枚枚邮票的“足迹”,重回峥嵘岁月。
  “学习与分享”是李宪平的初心,他说收藏是一个接受红色教育、红色熏陶、红色洗礼的过程,这次邮展就是引导大家更加珍惜眼前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传承父亲“红色基因”
  1954年出生的李宪平,从小就对邮票、明信片、像章、书籍感兴趣,这些物件儿强烈地激发了他的好奇心,用他自己的话说,“收藏贯穿了我的一生”。
  小时候,李宪平常常坐在父亲腿上,一边欣赏邮票,一边听父亲讲故事。
  李宪平的父亲是新中国成立前的老党员,热爱红色文化,同时也是一名红色收藏爱好者。
  “我每天一睁眼,看到的都是父亲的书籍。”从刚识字起,李宪平就开始捧着父亲的书来读,这些书大多是党史类的,年幼的李宪平虽然读不太懂,但在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宪平5岁那年,父亲为了让他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红军长征的故事,将两麻袋贴有红色邮票的信封送给了他。从那时起,李宪平心里便埋下了红色收藏的种子。
  小学五年级,李宪平正式开启了东奔西跑的收藏之旅,跟父亲去德高望重的“老革命”家中拜访,独自在镇里邮局的柜台上左挑右选,兜里为数不多的零花钱变成了一枚又一枚邮票。
  上初中后,其他孩子都在丢沙包、斗蛐蛐,李宪平却对学习《文物保护法》等法律书籍着了迷。收藏对象也不再局限于邮票,他还阅读大量红色书籍,有意识地开始整理相关资料文献。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李宪平顺利考入了内蒙古大学物理系,主修电子专业。除了学业以外,李宪平将大把时间放在了阅读《中国邮票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图释》《中国集邮与邮政要览》等书籍上,他逐渐意识到,只有了解各个时期的文化背景,才能真正读懂藏品的内涵。
  大学毕业后,李宪平进入当地铁路中学任教。教书育人十二载,李宪平工作之余依旧保持着对收藏的热爱,他和爱好集邮的同仁组建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旗县级集邮协会。借着到乌鲁木齐参加科技夏令营的机会,李宪平广泛搜寻“红色物件”充实自己的收藏,在这里,他还收集到自己平生最爱的一套品相不错的《开国大典》邮票。
  深受父亲影响的李宪平每收集到一枚红色邮票,都要翻阅大量史料书籍,对其历史背景、事件链接进行认真梳理,之后建档归类造册,不断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传承好父亲的“红色基因”。
  集邮让生活变得充实
  书架上,《中国邮票目录》等一系列工具书有经常翻阅的痕迹。李宪平说,工作后每到一个地方出差,他都会带上这些书,一边翻阅资料,一边带着收藏“任务”寻找邮品。
  为了完整呈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李宪平前后历时30多年时间,从各地红色邮票收藏爱好者中,获得了一枚枚珍贵的邮票。
  李宪平拜访当地的老红军,在收集邮票的过程中听他们讲述了很多只有亲历者才知道的故事,这让李宪平觉得他的藏品不仅仅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更是中国共产党崇高精神的体现。
  作为一名红色邮票收藏爱好者,李宪平对邮票的痴迷达到了疯狂的程度。
  1995年,他得知几枚新中国成立前发行纪念西安事变的《纪念双十二》邮票散落在扬州民间,便迫不及待地赶往扬州,拜访了当地多位集邮爱好者,终于找到藏有该邮票的一名老集邮家,其间他三顾茅庐、软磨硬泡,在扬州一待就是一个月。老集邮家被他的真诚打动,与他成为了无话不谈的邮友,最后李宪平成功获得了这枚稀有的《纪念双十二》邮票。
  此外,有关雷锋的剪报、像章、邮票、挂历,李宪平收藏了近5000件。
  “上小学那会儿,我和同学们唱《学习雷锋好榜样》,读《雷锋日记》,用的都是印有雷锋照片的笔记本,雷锋是我们心中的榜样。”从印有雷锋头像的搪瓷杯到录有雷锋歌曲的黑胶唱片、磁带,从笔筒、书包再到报刊、连环画……由于收藏广泛,朋友时常来李宪平家中交流雷锋精神,他们常常拿起一本书,就能聊一下午,这让李宪平的生活充实又快乐。
  如今每年的学雷锋纪念日,李宪平都会把关于雷锋的藏品拿出来展览,用铁路人的方式缅怀这位好青年。
  下一站,重走长征路
  2011年,李宪平被评为“内蒙古十大红色收藏家”,2012年荣获内蒙古集邮协会“红色书籍主题收藏展”一等奖。作为一名铁路职工,李宪平的收藏自然不能缺少“铁元素”。
  20世纪80年代,站台票从“黑白小硬板”向“大幅彩图票”演变,也就是从那时起,李宪平将一张张站台票列入了自己的收藏范畴。“站台票票面图案内容丰富,记录了铁路发展变化的过程,意义非凡。”李宪平说。
  在单位,有同事去外地出差,李宪平总不忘叮嘱带些站台票回来;邻居朋友出门旅游,李宪平也给他们安排“带票”的任务,再加上平时自己的收集,李宪平如今收藏的站台票已经超过5000张,囊括了全国各地各种类型的站台票。
  如今虽已退休,但李宪平一直没有离开铁路。作为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党史教员,李宪平致力于帮助草原铁路的党员儿女提高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全力以赴建设精彩呼铁,他为此感到深深自豪。
  除了2万多本红色书籍,李宪平的藏品还有红色杂志、剪报、像章、书签、明信片、邮票、日记本、挂历等近5000件。
  在李宪平家中,系统地收藏了毛主席著作、像章、塑像以及相关论著,《毛主席语录》《毛主席诗词》等书籍更是李宪平案头最常研读的著作,他希望将与毛主席有关的藏品按时间线梳理一遍,形成办展规模,这是他当前正在筹备的大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李宪平恪守的信条。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李宪平还有一个计划,就是拉上几位挚友重走长征路,重温长征历史,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
  如今,李宪平的儿子李华也对红色收藏着迷,虽然收藏规模不及父亲,但他很享受收藏的乐趣。
  “你把手套戴上。”李宪平淘到了新的邮票,李华没戴手套就去摸邮票,吃了“闭门羹”。眼前这一幕,像极了当年父亲跟李宪平说话的口吻。
  三代人传承下来的不仅是一副手套,还有红色收藏这份事业带来的精神财富。
  本文图片由马威摄
版权所有: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